叉车液压制动系统常见故障
2018-09-20 / 管理员:远东
叉车液压制动系统主要由制动踏板、制动总泵、制动分泵、车轮制动器和油管等组成。常见故障主要有:制动效果不良、制动突然失灵、制动拖滞和制动跑偏。
一、制动不良:
1.故障现象:
车辆在行驶中,踏下制动踏板不能立即减速和停车。
2.故障原因:
2.1属于总泵的故障有:
(1)皮碗老化发胀或破损。
(2)总泵活塞与缸赔磨损过度,使其配合间隙过大。
(3)出油阀弹簧过软、折断或油阀密封不良。
(4)回油阀密封不良。
(5)回油孔堵塞。
(6)制动液压油室的通气孔堵塞或制动液压油过少。
(7)总泵活塞回位弹簧过软。
2.2属于分泵故障的有:
(1)分泵皮碗老化发胀。
(2)分泵活塞与缸赔配合间隙过大。
(3)分泵活塞同位弹簧过软或折断。
2.3属于制动器故障的有:
(1)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
(2)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太少,摩擦片有油污,进水潮湿、硬化或铆钉外露。
(3)制动鼓磨损变形或有沟槽。
(4)制动管路中渗入空气,油管凹瘪或制动软管不畅通。
3.分析判断:
液压制动效果不良的原因,一般可根据制动踏板行程的大小、踏板反力的大小和踏下踏板后的稳定性以及连续多脚制动时踏板增高度来判断。
(1)脚制动时踏板高度太低,制动效果不良。如连续两脚或几脚制动,踏板高度随之增高且制动效果好转,说明制动鼓与摩擦片或总泵活塞与推杆的间隙过大。
(2)一脚或两脚制动后,制动踏板不能维持制动时的高度,缓慢或迅速下降,说明制动管路某处破裂或接头漏油、分泵皮碗密封不良、总泵皮碗、皮圈、进、出油阀密封不良。
这种情况下,可首先踏下制动踏板,观察有无制动液压油渗漏部位。若外部正常,则应检查分泵及总泵内部故障。
(3)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低而软,则为总泵进油孔或储油室通气孔堵塞,或严重缺少制动液压油。
(4)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稍有增高并有弹性感,说明制动管路中有空气。
(5)一脚或两脚制动时,踏板高度适当,但太硬且制动效果不良。应检查各车轮摩擦片与制动鼓的间隙是否适当。若间隙正常,则需检查摩擦片的接触面积是否太少。如亦正常,再检查制动总泵或分泵皮碗是否发胀、制动软管是否老化不畅通。
二、制动突然失灵:
1.故障现象:
车辆在运行中,一脚制动或连续几脚制动,制动踏板均被踏到底但不起制动作用。
2.发生故障原因:
(1)总泵内无制动液压油。
(2)总泵皮碗破损或顶翻。
(3)分泵皮碗破损或顶翻。
(4)制动管路严重破裂或接头脱落。
三、制动拖滞:
1.故障现象:
放松制动踏后,左轮或右轮仍有制动作用,并伴有制动鼓过热现象。
2.发生故障原因:
(1)制动踏板没有自由行程,踏板回位弹簧脱落、折断或过软。
(2)踏板轴磨损变形、弯曲、回位困难。
(3)总、分泵皮碗发胀。
(4)总泵活塞同位弹簧过软、折断或回油孔被污物堵塞。
(5)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小。
(6)制动蹄回位弹簧过软或脱落。
3.分析判断:
行车中若出现各制动鼓均过热,表明总泵有故障。若左轮或右轮制动鼓过热,则属于该轮制动故障。车辆保修后出现制动拖滞,可将整车架起,变速杆置于空挡位置,并放松手制动,然后转动各车轮,再踏下制动踏板。若抬起制动踏板后,各轮均难以立即扳转,则故障在总泵。若左轮或右轮不能立即转动,说明该轮制动器有故障。
(1)若故障在总泵时,应先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若无自由行程,一般为总泵推杆与活塞的间隙过小或没有间隙。若自由行程正常,可拆下总泵储油室螺塞,检查制动液压油是否变质。如制动液压油良好,应分解总泵,检查皮碗是否发胀、活塞回位弹簧是否良好。
(2)左轮或右轮制动器拖滞,可架起该车轮,拧松其分泵放气螺钉,如制动液压油随之急速喷出并且车轮即刻旋转自如,说明该轮制动管路堵塞;若旋转该车轮仍拖滞,应检查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是否过小。若上述均正常,则应分解检查分泵活塞、皮碗及制动蹄回位弹簧的效果。
四、制动跑偏:
1.故障现象:
车辆制动时,向一边跑偏。
2.故障原因:
(1)左、右前轮制动鼓与摩擦片的间隙大小不一。
(2)左、右前轮摩擦片的接触面相差太大。
(3)左、右前轮摩擦片质量不同。
(4)左前轮或右前轮分泵内有空气或分泵皮碗磨损。
(5)左、右前轮气压不一致。
(6)左前轮或右前轮摩擦片有油污、进水潮湿、硬化或铆钉外露。
制动跑偏,大多数情况是两前轮制动力大小不等或制动生效时间不一致。并且向制动力较大或制动生效时间较早的一边跑偏。因此,通常用路试的方法,根据轮胎拖印长短来查明制动效果不良的车轮。拖印短或没有拖印的车轮即为制动效果不良。可先检查该轮制动分泵内是否渗入空气,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若正常,再调整制动蹄片的间隙。
本文由|佛山南海远东机动车配件有限公司|汽车刹车片|陶瓷刹车片|整理; 更多新闻资讯:
http://www.ydplk.com
一、制动不良:
1.故障现象:
车辆在行驶中,踏下制动踏板不能立即减速和停车。
2.故障原因:
2.1属于总泵的故障有:
(1)皮碗老化发胀或破损。
(2)总泵活塞与缸赔磨损过度,使其配合间隙过大。
(3)出油阀弹簧过软、折断或油阀密封不良。
(4)回油阀密封不良。
(5)回油孔堵塞。
(6)制动液压油室的通气孔堵塞或制动液压油过少。
(7)总泵活塞回位弹簧过软。
2.2属于分泵故障的有:
(1)分泵皮碗老化发胀。
(2)分泵活塞与缸赔配合间隙过大。
(3)分泵活塞同位弹簧过软或折断。
2.3属于制动器故障的有:
(1)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大。
(2)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太少,摩擦片有油污,进水潮湿、硬化或铆钉外露。
(3)制动鼓磨损变形或有沟槽。
(4)制动管路中渗入空气,油管凹瘪或制动软管不畅通。
3.分析判断:
液压制动效果不良的原因,一般可根据制动踏板行程的大小、踏板反力的大小和踏下踏板后的稳定性以及连续多脚制动时踏板增高度来判断。
(1)脚制动时踏板高度太低,制动效果不良。如连续两脚或几脚制动,踏板高度随之增高且制动效果好转,说明制动鼓与摩擦片或总泵活塞与推杆的间隙过大。
(2)一脚或两脚制动后,制动踏板不能维持制动时的高度,缓慢或迅速下降,说明制动管路某处破裂或接头漏油、分泵皮碗密封不良、总泵皮碗、皮圈、进、出油阀密封不良。
这种情况下,可首先踏下制动踏板,观察有无制动液压油渗漏部位。若外部正常,则应检查分泵及总泵内部故障。
(3)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低而软,则为总泵进油孔或储油室通气孔堵塞,或严重缺少制动液压油。
(4)连续几脚制动时踏板高度稍有增高并有弹性感,说明制动管路中有空气。
(5)一脚或两脚制动时,踏板高度适当,但太硬且制动效果不良。应检查各车轮摩擦片与制动鼓的间隙是否适当。若间隙正常,则需检查摩擦片的接触面积是否太少。如亦正常,再检查制动总泵或分泵皮碗是否发胀、制动软管是否老化不畅通。
二、制动突然失灵:
1.故障现象:
车辆在运行中,一脚制动或连续几脚制动,制动踏板均被踏到底但不起制动作用。
2.发生故障原因:
(1)总泵内无制动液压油。
(2)总泵皮碗破损或顶翻。
(3)分泵皮碗破损或顶翻。
(4)制动管路严重破裂或接头脱落。
三、制动拖滞:
1.故障现象:
放松制动踏后,左轮或右轮仍有制动作用,并伴有制动鼓过热现象。
2.发生故障原因:
(1)制动踏板没有自由行程,踏板回位弹簧脱落、折断或过软。
(2)踏板轴磨损变形、弯曲、回位困难。
(3)总、分泵皮碗发胀。
(4)总泵活塞同位弹簧过软、折断或回油孔被污物堵塞。
(5)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过小。
(6)制动蹄回位弹簧过软或脱落。
3.分析判断:
行车中若出现各制动鼓均过热,表明总泵有故障。若左轮或右轮制动鼓过热,则属于该轮制动故障。车辆保修后出现制动拖滞,可将整车架起,变速杆置于空挡位置,并放松手制动,然后转动各车轮,再踏下制动踏板。若抬起制动踏板后,各轮均难以立即扳转,则故障在总泵。若左轮或右轮不能立即转动,说明该轮制动器有故障。
(1)若故障在总泵时,应先检查制动踏板自由行程。若无自由行程,一般为总泵推杆与活塞的间隙过小或没有间隙。若自由行程正常,可拆下总泵储油室螺塞,检查制动液压油是否变质。如制动液压油良好,应分解总泵,检查皮碗是否发胀、活塞回位弹簧是否良好。
(2)左轮或右轮制动器拖滞,可架起该车轮,拧松其分泵放气螺钉,如制动液压油随之急速喷出并且车轮即刻旋转自如,说明该轮制动管路堵塞;若旋转该车轮仍拖滞,应检查制动蹄摩擦片与制动鼓间隙是否过小。若上述均正常,则应分解检查分泵活塞、皮碗及制动蹄回位弹簧的效果。
四、制动跑偏:
1.故障现象:
车辆制动时,向一边跑偏。
2.故障原因:
(1)左、右前轮制动鼓与摩擦片的间隙大小不一。
(2)左、右前轮摩擦片的接触面相差太大。
(3)左、右前轮摩擦片质量不同。
(4)左前轮或右前轮分泵内有空气或分泵皮碗磨损。
(5)左、右前轮气压不一致。
(6)左前轮或右前轮摩擦片有油污、进水潮湿、硬化或铆钉外露。
制动跑偏,大多数情况是两前轮制动力大小不等或制动生效时间不一致。并且向制动力较大或制动生效时间较早的一边跑偏。因此,通常用路试的方法,根据轮胎拖印长短来查明制动效果不良的车轮。拖印短或没有拖印的车轮即为制动效果不良。可先检查该轮制动分泵内是否渗入空气,轮胎气压是否正常,若正常,再调整制动蹄片的间隙。
本文由|佛山南海远东机动车配件有限公司|汽车刹车片|陶瓷刹车片|整理; 更多新闻资讯:
http://www.ydplk.com